标签: 股票

高手在民间

前几天去旁边的小照相馆洗照片,无意中注意到他们拍照室里的电脑,上面贴了好几张图,居然是K线的走势图,还有关于白银的一些总结。

儿子说原来就看到这家照相馆的老板在炒股。我觉得有趣的是,他的墙上挂的这些K线的样子,和我家里电脑对面墙上的布局好像啊。。。

现在照相馆的生意也真是难做,数码相片的出现差点淘汰了这个行业,而且把一张照片洗好还真不容易,这家像馆洗的照片,一看就是被美颜过了,所以也就洗洗身份照之类的照片了。

继续阅读 “高手在民间”

2016总结+2017计划(股票篇)

本来想在2016年底写这个的,结果稍微懒了一下,就进入2017年一周了。

在最后一个交易日,股票市值终于为正了。这一年,上证指数下跌大概11%,我的股市收益近似为0,所以很搞笑的是,算起来还是跑赢大盘11%…而更为搞笑的是,这导致我市值为正的股票,是打中了一个新股:晨曦航空,连续的涨停,导致市值为正。

稍微乐观点看,今年不少人还是靠打新股盈利的,所以虽然觉得炒股炒得像是买彩票有些丢人,但是也还算是主流吧。另外一方面,也说明今年账面亏损并不大,其实今年账面在新股之前,大概就有2次为正了。这也是炒股这么久以来,头一次仓位比较重且没止损硬熬了一年。

之所以敢这样,是因为觉得3000点是个比较低的位置,再低,也应该低不到哪里去了。实际上今年不少赚钱的人,还是靠持有一些绩优股盈利的。可能也是从另外个角度说明了这个问题。只是那些绩优股,我还是保留态度,大家都去抱团买的一只股票,也许它本身绩效不差,但是市场上还是有更多没有涨起来的绩优股,所以价值投资一说,我觉得从量化的角度来解释,更说得过去一些。

2016年基金业绩也不怎么样。网上摘抄一段:

回顾2016年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表现,多数股混基金受伤惨重,据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全年普通股基平均收益为-11.17%,全年仅有18%产品收益为正,指数股基平均收益为-11.59%,仅7%产品收益为正。偏股型平均收益为-13.80%,偏债型产品平均收益为1.46%,灵活配置型平均收益为-3.04%,平衡型平均收益为-11.58%。

一年很少的操作+一只新股,就超过了大部分基金的表现,这事叫我说什么好呢。 继续阅读 “2016总结+2017计划(股票篇)”

关于股票和期货的一个小目标

我一直是一边做股票一边做期货程序化,二者各有利弊不用多说。

设计股票交易策略的时候,有几个因素难以从技术解决:
– 国内股市熊长牛短,熊市周期很长,意味着摊平下来,收益不高;
– 个股风险长期看不高,但是挑选个股太累,选的越多,准确度越低。
比如所谓的价值投资,其实我觉得只是另类的技术化交易而已,只是使用了一些所谓的判断股票好坏的参数而已。现在网上如果说技术交易,大家似乎容易找到共同点,但是说价值交易,反而是众说纷纭,完全没个基本标准。如果省去选股的烦恼而做ETF,波动又太小。其实即使算是选对股了,但是又不敢全仓杀入,还是得多选几只,入市也是分批介入。这样下来,你即使选对了黑马,收益也被拉下来了。
– 优选下来,目前来看靠谱的做法是满仓轮动、分批选股加仓轮动,各自都有利弊;
– 最关键的是,我的资金不多,且不会再有新资金进来,以20%的年回报,很难算是赚钱,因为期间会有小于这个水平的年份。但是20%已经在股市交易里被看成是个比较合理的收益了,毕竟巴菲特50多年下来,年平均也在23%左右。

所以有些想把重点放到期货上,在期货里,20%的收益反而被认为是低收益了,毕竟期货承担的风险比股票大了许多。但是期货未知的风险也确实太大,所以学一下王健林,定个小目标:如果目前小基金的收益能稳定做到50%,那大部分的资金将会去做期货。

两个关键词:稳定、50%。

至于比例,可以以期货资金比 x 期货收益率 + 股票资金比 x 股票收益率 > 20~30%来规划。

并不想完全放弃股票,目前的股市,虽然很沉闷,但是就区间来说,可能是很好的建仓期。

写这文章的时候,小基金账面为14.8万,相对12万,收益23%,看看能否做到50%吧。

2016上半年上涨股票的一种分析

2016年到现在过了半年,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570左右到这周末的2885,跌幅约-20%。我就想看看这段时间大概是哪些股票在涨。

统计的方法角度比较多,我这里因为之前写过这么一篇文章【2014年低价股机械化交易策略分析】,所以想看看以这个角度看过去,这半年股票涨跌分布。

统计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按当前股票价格和年初的价格比,只要是上涨了的,也就是说涨跌幅>=0的,就被统计出来。

以5元一个间隔,到了50元以后,就不再细分了。统计的结果如下:

20160619_1

继续阅读 “2016上半年上涨股票的一种分析”

我为什么不看好满仓轮动的交易策略

前一阵子对满仓轮动的交易策略很感兴趣,网上讨论比较多的是满仓ETF轮动,因为它看起来能解决我两个很大的交易上的难题:
– 机械式交易(不用太动脑筋);
– 保持重仓;

机械式交易我想大家都好理解,比如类似的定期买基金,或者无脑持有基金,都属于这类交易方法,其特征是尽量避免过多的技术分析、基本面分析,通过一些简单的原则进行交易。这个概念也是可大可小的,如果一个人说它只是拿均线穿越的方法来交易指数,这个也可以说是一种机械化技术交易策略。

第二条就稍微复杂点,我对资金风险控制的大原则是在预测损失的情况下来推算仓位,比如买个股票,预估可能会有两个跌停板,然后来计算买入量。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来做资金管理的,尤其是做期货的,这个是让人能够在收盘后比较安稳睡觉的一个方法,简单而可靠。(不过我周围做股票的朋友倒是很少有人去考虑资金管理的问题的。。。)

然而这个方法有个问题,就是你预估的风险越高,你能入市的资金越少。

这个有利有弊,在行情低迷的时候,它可以限制你头脑发热地去抄底,但是在行情震荡上行时,也会限制你的盈利。所以如何能够二者兼顾,一直是让人着迷的一个技术问题。(这个问题目前基本已经解决了,可惜现在行情不好,只能等一轮来验证了。)

满仓轮动的概念看起来让人耳目一新,网上看了大量的讨论帖、实盘贴,大概明白了其盈利原理,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。 继续阅读 “我为什么不看好满仓轮动的交易策略”

轮动做ETF和分级基金

这段时间把用在期货上的模型改了一下,适应国内股市,测试了几个ETF,绩效还不错,就执行了一段时间,遗憾的是,连续几个就是止损交易,有些郁闷。

然后整理了一下股市上的钱钱,发现今年以来股市上损失了-11%,虽然比指数约20%的下跌要好,但是我是在仓位比较轻的情况下的结果,所以损失还是不小了。

耐着性子把今年的交易做了个对账,主要的损失来自于年初时的创业板ETF,其它的损失主要是来自于年初的这一波下跌,然后其它的,就是各种止损交易,看起来不大的止损,累计起来还是蛮可观的。

关于在股市交易,到底是否该使用止损,我一直有些困惑。长时间来看,不止损的交易大部分都会盈利,但是,这个“长时间”确实是太考验人了。

最近也在一些股市策略分析平台上看了一些交易策略。最近发现这样的网站蛮多的,也很活跃,比如聚宽网、果仁网、米筐网,等等。不少策略测试下来看着绩效挺不错的。但是看久了之后,结合到我这两年在期货程序化上的研究,我产生一个问题,是不是这些策略,有意无意之间,还是走了过度优化的路子? 继续阅读 “轮动做ETF和分级基金”